面条是我国的传统面食之一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据史料记载,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。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面,如北京炸酱面、山西刀削面、四川担担面、武汉热干面、台湾牛肉面等等等等,数不胜数。而在我们上海,最有名的应该要算是阳春面了。红汤、白面,宽汤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绿色的小葱花和小蒜叶末儿,有点小清新。面如其名,简简单单,清清爽爽。
外地人也许会对阳春面不屑一顾,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阳春面不就是一碗清汤光面么,有啥好稀奇的?可是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人来说,魂牵梦绕的就是那碗清汤光面。它是童年的记忆,是故乡的味道,也是心中永远留存的那份爱。
现如今要在上海吃上一碗正宗的阳春面,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不记得有多少年没吃到过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。可能是因为一碗阳春光面的利润实在太小,比不上各种浇头面赚的多,店家根本就无心来精心制作,所以现在能吃到的真正只是一碗清水光面而已,没有浇头是无法下咽的。
制作阳春面有几个关键:一是面要细而筋道,软硬湿度,不能一煮就烂;二是面汤要宽,可以奢侈地用高汤,也可以平民化用清水,但必须是红汤,酱油不可少,千万别省钱,得用点好酱油;第三点最关键,一定是要用猪油,阳春面那令人魂牵梦绕的香味全来自于它。看似清淡的清汤白面,实际上精华都在猪油里,而且这猪油必须用本地的小香葱来熬。要想做好一碗阳春面,熬猪油可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。
>> 关于美味面条的那些事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