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”,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“鸡鸣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……自古以来,桥总以别样的风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,也因此在其担当的建筑意义之外,更增添了情感的承载。
宁波多水,江河溪流纵横交错,蜿蜒曲折。为启通途,宁波的先祖们取木石为基,架桥为渡,千百年来,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桥梁文化。
百梁桥:是宋元明清浙东陆路和水路的枢纽。北宋朱、周、韩姓等村民共同在浮梁旧址,建造了一座长近80米长的7孔木屋廊桥,每孔铺直径半米的大木14根,合成百梁,故称作“百梁桥”。是目前浙东最大的廊桥。
白云桥:始建于唐贞观年间(627--649年),白云桥的块石陡拱式单孔石拱桥,犹如长虹临空。拱桥的桥面上共有16根望柱,最高处的四根望柱上刻雕着两对雌雄狮子,桥身的东西两边各雕有两只镇水神兽至今完好。
碧环桥:在明嘉靖间,将原木桥重建为石拱桥,始为“碧环桥”。碧环桥为单孔拱形石桥,桥下的倒影是一只两头一样大的直立蛋形。碧环桥虽规模不大,但砌筑规整,雕刻精细,至今已有460余年而从未修缮,保存完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