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大二年(1309年)为倭寇所毁,后又重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为天宁禅寺。民国初年,改称“天宁寺”。
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,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塌。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对东塔基进行了考古,发掘出残塔基。现存者为天宁寺的西塔。原因塔砖上有正书“咸通四年(863年)造此砖纪”之铭文,1995年在西塔组修时,又发现了许多咸通年间的塔砖。故有“成通塔”之称,由于该塔比较矮小,又形似乌龟,所以俗称“乌龟塔”。
天宁寺塔系砖结构,立面呈抛物线状。平面呈正方形,每边长约3.20米,共五层,逐层收缩。每层用砖叠涩出檐,出檐较远,有别于北方常见的唐塔。塔内部呈筒形,底层四面均开设壶门,以上每层四壁均设有龛。塔高约12米,壁厚约o.76米,占地面积为10.42平方米。
天宁寺塔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的唯一的一座唐砖塔,也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,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。现西塔已按原貌修复。
2003年对天宁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,基本搞清了唐宋时期中轴线以东的寺院格局,现已原址保护。
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交通:
可坐公交810路、821路中山西路站点下。
367路 → 512路;
乘坐367路,在紫鹃新村站下车,乘坐512路,在长春路站下车,步行至天宁寺塔。
371路步行至宁波大学站乘坐371路,在长春路(宁波国检)站下车步行至天宁寺塔。